主页 > 名家访谈 >
【兰亭书会中人】何来胜
作者:admin  时间:2015-05-22 10:02




创作感言 文 / 何来胜 孔子说过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。”转眼自己早过了不惑之年,四十不惑的意思应该是四十岁是一个洞明世事,了悟自身的年龄,没有什么可以顾虑和疑惑的了,而真正表达的其实是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。学书三十余载,如今越发觉得这字是越来越难写了。年少时的意气风发,追求自我风格,刚开始追求高古质朴,浑厚稚拙的榜书气象,随之逐步加入篆书的意趣元素,来增强书法的可观性,之后又着意于魏碑笔意与汉隶、清隶的融合,追求用笔的雄沉之感,如今已经不满足之前种种的尝试。由于不满足现状,自己也曾小心翼翼地做过一些实验性的尝试,但总是苦于没有较大程度的突破。 如果说之前自己偏重于用笔和线条,而如今我更多考虑的是字的解构,以及字与字之间整体的表现形式,它是建立在感性基础上的理性探索,但是当要对自己已经相对成熟的书写状态进行改变时,心中总有些堕怠和不安。所以如今这个阶段,确实使我倍感困惑。有幸,最近与鲍贤伦老师聊起,他的话让我颇有感悟,自己刚开始写书法,努力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,让每件自己的作品都烙上自我的印记,在开始或是之后的更长一段时间内,它是积极的东西,充满正能量的自我传达,但是在强烈的风格之后包含了许多别的因素,当书法面貌经过了成熟期的强化之后,若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没有继续的深入,只是游离于表象而一成不变,终将会强化了原本自己书法中负面的元素,将不好的东西放大,反而掩盖了正面的优势,使之逐渐消退。而这些变化,自己往往是没有意识的。很多时候,我们都会陷入到这样的困局之中,面对困局,每个人的能量不同,对事情的领悟亦不同,如何解局,今后能走多远,是否能悟出其中的奥妙,都要看自身的造化。 如今的我用一种更为积极的态度看待展览,把它当作是使自己思考和突破的外在压力,逼迫自己用更为严谨的态度去创作,挖掘出表现形式上的更多可能性,使自己跳出原来的框架,从新的角度去体会,去诠释对书法的认知。所以借这次十人展的机会,认真准备了几件作品,在原有魏碑笔意的基础上,融入了更多篆书和楷书的解体和用笔,把它们相互融合、打通,是一种新的尝试,这些变化或许只有自己才看得到,也许微不足道,它可能离成功很远,也许离成功更近,这些现在都无从所知。回头想想孔子说的四十不惑,正因为没有了彷徨,才能淡定的去改变和突破,才可以站在这里,向大家展示我所悟到的美的东西,抛开一切的献媚与迎合,抛开所有的偏执与追逐,静下心来,去挖掘出更深的书法精髓,并丰富着自己的内心。

 

上一篇:【兰亭书会中人】许绍满 下一篇:【兰亭书会中人】朱勇方

地址:嘉兴南湖区凌公塘公园内 电话:0573-82879560 0573-82879561

客服QQ 2954322166    邮箱:ltshyjy@126.com